肥西县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重要措施来抓。在实施秸秆产业化民生工程进程中,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利用总量不断扩大,利用途径不断拓宽,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秸秆利用企业,逐步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的“五化并举”的综合利用新格局。
一是鼓励秸秆粉碎还田。按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的通知》的工艺路线,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户,在水稻、小麦、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和根茬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粉碎翻入土壤下层,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按照每亩50元的标准对土地深耕深翻还田作业进行补贴。
二是支持秸秆气化项目。秸秆能源化利用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该县以严店乡安徽德博永锋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引领的秸秆气化项目,以官亭镇合肥晶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严店乡合肥良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重点的秸秆生物质燃料项目,打造秸秆收集、贮运、销售、利用体系,目前全县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有7家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年利用秸秆4.1万吨。
三是推广秸秆饲料利用。大力推广“三化两贮”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的综合利用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加快秸秆青贮、黄贮技术的推广应用,铭传乡的鸿顺家庭农场(养牛)等秸秆过腹转化利用主体初具实力。
四是扩大秸秆原料应用。目前,该县已建成安徽润物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板材厂等多个项目,初步实现了以秸秆为原料,加工生产人造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部分产品已在建筑等多项工程领域中得到应用,花岗等地农民利用秸秆开展草绳等编织加工。
五是实施秸秆基料利用。大力探索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准备、辅料添加、堆腐、灭菌或调配等方式,生产食用菌栽培基料、育苗基质、栽培基质,促进秸秆和食用菌产业化共赢发展。积极培育安徽天都灵芝制品有限公司、合肥蓝翔蚕桑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以秸秆为基料代替传统的木屑,种植金针菇、双孢菇等,不断扩大秸秆基料化利用比重,有效的解决了林菌矛盾。
六是建设秸秆收储体系。秸秆产业化利用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夯实收储体系建设。该县把收储体系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统筹考虑秸秆产量、企业利用需求、收储运输半径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秸秆收储点,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秸秆收储体系网络。配套完善秸秆收集打捆、晾晒堆存、防雨防火、运输配送等设施设备,形成稳定的秸秆收储能力。2018-2021年,全县12乡镇基本上已建立秸秆标准化收储点,村级临时转运点177处,实现秸秆收储网络乡镇全覆盖,积极打通秸秆收储“最后一公里”。 |